近 又 發 現 古 石 面 世
「以石傳情,以石為友」。時于二零廿四年清明前,
姑蘇抱甄樓主邵衛先生珍藏一方古石,斯石高一公尺六,上銳十二厘米,中寬八十厘米,審其質屬石灰溶洞岩生成湖石。辨其形,該石頂三角形,有大小二菱形似眼,下有嘴似鷹,有頸,有尾翹似公雞,全體構造如枯籐老樹,蜩腹蛇蚹,蜿蜓曲折,蒼古遒勁,不愧為經典皺漏透瘦矣,詳察石膚內外已風化,並呈現大小幼微孔穴,致于局部成包漿,再細察某孔內石膚剝落內出現砂粒,闡明此石質與鎮江山區南京太湖石
相似,斷面疏鬆。觀其色屬褐黃,因受地層三介鐵致色而成,其石恐出土後又入土,故變蒼老富有古色,下配雲紋及其它之紋,若置于廳齋,頓覺塊然獨立,沉默無言,古人囋「石大透氣勢,石小藏雅趣」。追溯此石何代出土?據石主告南宋建都臨安(今杭州)鳳凰山麓為皇城,週有官宦之家所得,後其祖將此石立于庭院已逾百年,至明代王鐸摹宋人「竹石圖」與該石造型相似無異,闡明王鐸當年描此石是實情,先生藏石種多,暇時把玩,真是陶冶情性,其樂融融,
像此石乃形色古樸淡雅,氣氛安溢幽靜,乃偶得不可強求之物矣,觀之令人讚嘆大自然造化之魔力也,蒙石主不棄,囑吾執筆撰文,慚吾譾陋無文,恐致負誠托,若卻之不恭,幸石主增補完成,玆奉數行,希諸公斧正授教,以致云云。時在二零廿四年歲次甲辰暮春,頤石齋王克文撰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